• 搜索
    搜新闻
  • 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 资讯

    要闻:知否知否歌词李清照如梦令_知否知否歌词李清照

    来源互联网时间:2023-05-18 09:45:53

    1、出自: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〔宋代〕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

    2、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


    【资料图】

    3、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
    4、译文: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,但是风却劲吹不停,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。

    5、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,外面的情况如何,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。

    6、知道吗?知道吗?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,红花凋零了。

    7、  李清照这首《如梦令》是“天下称之”的不朽名篇。

    8、这首小令,有人物,有场景,还有对白,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。

    9、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,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,语言清新,词意隽永。

    10、赏析: 起首两句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”,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,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,故把酒以消愁绪,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。

    11、 “雨疏风骤”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,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,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。

    12、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,但仍难“消残酒”,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。

    13、  词人唤来侍女“试问卷帘人” 转折巧妙精当,灵动自然。

    14、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,窗外定是残红狼藉,落花满地,却又不忍亲见,一个“试”字,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,刻画得贴切入微,真实可感。

    15、孰料, “却道海棠依旧”,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, “却”字道出了“卷帘人”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,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。

    16、“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
    17、”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,也像是自言自语:这个粗心的丫头,你知道不知道,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、红花稀少才是。

    18、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,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,可谓“传神之笔。

    19、“应是”,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,口吻极当。

    20、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,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。

    21、同时,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“必然是”和“不得不是”之意。

    22、末了的“绿肥红瘦”一语,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,历来为世人所称道。

    23、“绿”代替叶,“红”代替花,是两种颜色的对比;“肥”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,“瘦”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,是两种状态的对比。

    24、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,经词人的搭配组合,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、形象生动,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。

    25、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,那“红瘦”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,而“绿肥”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。

    26、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,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。

    27、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,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,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、对春天的热爱,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。

    28、全词篇幅虽短,但含蓄蕴藉,意味深长,以景衬情,委曲精工,轻灵新巧,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,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,跌宕起伏,极尽传神之妙,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。

    29、李清照(1084年3月13日~1155年5月12日)号易安居士,汉族,山东省济南章丘人。

    30、宋代(南北宋之交)词人,婉约词派代表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称。

    31、所作词,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,后期多悲叹身世,情调感伤。

    32、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,自辟途径,语言清丽。

    33、论词强调协律,崇尚典雅,提出词“别是一家”之说,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。

    34、能诗,留存不多,部分篇章感时咏史,情辞慷慨,与其词风不同。

    35、有《易安居士文集》《易安词》,已散佚。

    36、后人有《漱玉词》辑本。

    37、今有《李清照集校注》。

  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  关键词:

    下一篇: 最后一页
    上一篇: 《相扑避难所》:每一种热爱,都值得被尊重